2024年1月16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报告厅召开。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出席会议。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院党委书记林蓝,清华美院院长马赛,“第二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中国美院教授何红舟,“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焦兴涛、银奖作者封治国,中央美院教授于洋,上海美协秘书长丁设,“首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等12位专家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还有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漫画艺委会秘书长王立军,环境设计艺委会主任苏丹,动漫艺委会主任孙立军,建筑艺委会主任吕品晶,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陈坚,雕塑艺委会副秘书长张伟,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邹立颖,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副主任董竟成,中国美协理研处处长段泽林,办公室副主任王菲菲,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杜松儒,网络信息处处长杨萍,展览处副处长孙宁,艺委会工作处副处长贺绚绚,以及媒体记者列席会议。座谈会由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主持。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讲话
诸迪书记在会上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内涵丰富,是指引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需要我们系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在内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紧密结合文艺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他表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筹备工作进入到了关键阶段,要把创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他希望全国美展的创作要有广度、深度、温度、高度,更要有态度,要回应时代主题,特别是要根植中华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突出创新精神。要以全国美展的举办为契机,推动新时代美术创作气象一新、格局一新、境界一新。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讲话
范迪安主席在会上总结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中,在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四次全委会刚刚结束之时,中国美协召开“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座谈会,很有针对性,也特别有现实意义。这次会议,以进一步强化植根生活、守正创新“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的主导要求,既切合美术创作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化文艺发展成果的标志,也与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的本体问题密切相关。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美术创作的成果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彰显时代的精神。要具备厚重的思想深度、宽阔的文化广度和多样的形态维度,应该引发人民的思想共鸣、文化共识和情感共情。广大美术家要走向时代的现场,在时代的现场中体现自己感受时代、表现时代、彰显时代的追求。一是要在时代现场中萃取素材,深化主题;二是要在时代现场中塑造形象,彰显精神;三是要在时代现场中提炼形式,提升品质。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讲话
马锋辉书记在会上传达中国文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会议精神,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把全委会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不断开创美术工作新局面。聚焦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美术活动。本次创作座谈会的组织召开是就“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创作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观念方法等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开阔广大美术家的创作视野,全方位、立体式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多角度、全景式展示新时代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一是聚焦火热生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二是聚焦人民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三是聚焦创作质量。把作品质量作为美术创作的生命线,精益求精,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精神能量、艺术价值。四是聚焦传承创新。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相结合,激发创意创新,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主持会议
随后,12位代表从各自的角度,就“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组织筹备,作品创作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发言
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谈了油画艺委会在专题动员、学术研讨、看稿辅导、创作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并就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数字时代背景下油画创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就下一步油画艺委会对全国美展的创作引领和2024年的工作作了汇报。他认为,要协调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充分发挥油画作为世界视觉语言的作用,以中国时代话语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发言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认为,审美出新是今天中国画创作在笔墨传承与时代语言演进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传承发展和中国画创作语境内涵着创作者在体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中国画应在体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思考和把握着笔墨与家国情怀的相连,把握着笔墨与时代气象和劳动者真善美的相融。此外,还就中国画的人文体验与审美出新、中国画要坚持中国文化的整体观、中国画的意象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他建议,在草图观摩指导中,对一些成熟的、比较好的草图,地方美协应组织专家给予持续地关注,并在后期具体形象的塑造和形式的深入上,都应该给予作者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发言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谈道,全国美展是一个有立场的展览、一个有态度的展览,立场就是国家性质的立场,态度就是真诚描绘现实、积极讴歌人民、把“真”与“善”作为“美”的精髓的态度。对处理主题与生活、继承与创新、个性与水平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全国美展是高水准、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是历史之诗的叙事,是现实之美的熔铸,要围绕“诗”与“美”做文章。全国美展的优秀作品标志着每个历史节点对艺术创新的理解,全国美展从不否定艺术个性,从不否定艺术探索对继承创新所发挥的艺术家个性才华的重要意义。此外,对全国美展对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提供的理论建构依据,他谈到,历届全国美展作品谱写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式现代美术图像志,而围绕全国美展创作形成的学术话语、展开的学术争鸣,也集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式现代美术史,全国美展是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在各个时期的艺术风向标,每一届全国美展都成为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与书写的路标。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认为,全国美展汇聚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乃至实验艺术等美术门类,是人类不同文化区域的视觉创造结晶,它们从历时到共时、从异域到同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美术载体及艺术形式。“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即将展示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成就,也将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高原、高峰之问,同时它也将展现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伟大工程中来自美术的力量。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院党委书记林蓝发言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院党委书记林蓝就中国画展区和港澳台海外华人展区的组织筹备工作作了汇报,并就下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把工作做深做实,以承办为契机,抓创作、出人才、开展创作研究,以及充分挖掘资源,启动“全国美展+”模式,构建媒体宣推矩阵,提升影响力,并就聚焦 “面”“线”“点”方式三个方向——即广泛动员、机构组织、重点跟踪,力争实现出精品、出人才做了详细阐述。
清华美院院长马赛发言
清华美院院长马赛介绍了清华美院的动员和创作情况。一是用艺术本体语言更好地绘制近五年反映时代重大变化的题材,可以通过宏大的叙事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时代切口,去反映这个时代、反映我们的生活,既要符合审美创作规律,又要接地气。二是清华美院一直提倡“为生活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一方面服务国家,另一方面民生也是关注的重要主题。全国美展不仅仅是反映近五年现代生活的作品,还应具有一些前瞻性、面向未来的作品。三是要出精品出力作,以艺术语言表现时代的变化,来绘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贡献我们专业的力量。
中国美院教授何红舟发言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中国美院教授何红舟将浙江省美协和中国美院的动员、调研、看稿工作和目前的创作进展作了汇报。他认为,经过前期对“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动员与组织,一是对创作主题的深入理解,二是探索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成为美术创作的积极导向,三是融合创新与本体语言的强化等方面体现了积极成效。
上海美协秘书长丁设发言
上海美协秘书长丁设在会上汇报了上海市美协积极组织动员备战全国美展的情况。上海市美协在“聚焦主责主业,聚力创作生产,强化组织程度,整合优质资源,完善扶持机制”整体思路指导下,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广泛凝聚创作骨干,把重点作者、重点选题、重点创作抓在手上,全方位引导扶持美术精品;二、有序推进展览活动,一手抓作品创作,一手抓人才发掘,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积累作品、储备力量;三、举办全国专家看稿会,全力孵化一批精品力作,优化“第十二届上海美术大展”总评工作,形成上海参展阵容。下一步将对老中青近200位骨干作者进行新一轮的走访动员,组织专家集中看稿指导。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焦兴涛发言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焦兴涛在会上谈了《烈焰青春》的创作感悟。他认为,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紧要的一步,而是否具备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眼光,把日常叙事的“句号”变成艺术表达的“感叹号”的能力,则是决定艺术家能否做到“发现生活”的关键。他从构图和人物动态、材料选择、五官及情绪刻画、着色几个角度详细谈了作品的创作心得。他谈道,当代具象雕塑创作只有主动地选择和改变,才能回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服务国家重大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如果无法呈现真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的视觉经验和激情,写实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熟悉的经验”,观众很难通过模式化的呈现来体会写实所特有的“逼近”的审美体验和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作者封治国发言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作者封治国谈了对“植根生活、守正创新”的理解。他认为,植根生活体现了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核心理念,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艺术家如何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关注现实生活,关心时代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内在关系,这是永恒的课题,也是现实主义最具生命力的特征所在。植根生活既是坚持艺术创作的人民性,也彰显艺术创作的实践性。守正创新既是守中国文化精神之正、守艺术创作格调之正,也是创艺术语言之新、开时代气象之新。他以为,守正创新既指向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和本体,又强调了时代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拓展,也极为鲜明地传达出全国美展所坚守的价值观,这是全国美展之所以有态度、有主张、有导向的根本所在。
中央美院教授于洋发言
中央美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认为,全国美展已成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风向标、晴雨表与加油站,而民族历史与社会现实往往是历届全国美展佳作及各时代中国美术创作的聚焦点和表现母题,特别是对不同时期的时代新风、社会新貌的表现,既在社会学层面展现了美术创作的人文关怀,又从文化史层面展现了图像的时代密码。他从四个层面表达了对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关切,一是从创作者个体意识出发,表达新时代的精神和状态。二是摆脱模式化、模板化、套路化,呼唤那些纯化、深化和拓新语言艺术的作品。三是警惕过度图像化、图式化和过度制作性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四是呼唤能够彰显新时代品格的新经典作品,也是本届全国美展创作层面的核心目标。他认为,与主题性美术创作不同,全国美展更看重美术语言的本体性、内发性、自足性,更看重各美术门类的独特性、探索性、丰厚性,更看重当下时代美术创造的即时性、创造性和未来性价值。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发言
“首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者、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认为,全国美展需要的作品首先是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体现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好作品,这不仅是对创作主题的要求,也是每个美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创作主题选择方面一定要画自己所关注、熟知的、有感触的,不要为了迎合展览主题的要求,画自己不熟悉的,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没有温度的。好画的标准就两种,一是感人至深能引发观者极大的感动、感触及思考;二是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面貌。他认为在全国美展的评选中注重主题内容的同时,应当鼓励大家进行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尤其是获奖作品应当充分考量作品形式的多样性。他在作品获奖之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探索,一方面深入进行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究和实验,同时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艺术和对自身内在的精神诉求,探索更多可能性。
创作座谈会进一步开阔了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视野,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赓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倡导广大美术家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新时代下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