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评介 > 正文
新剧速评——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
2024-10-23 17:07:07 来源: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任编辑:冯韵 作者:

海报设计:李思颖、曾静蓉

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在全国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中,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新征程文艺评论工作发展,本次“新剧速评——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由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龙岩市戏剧家协会主办,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协办。戏剧评论是融汇智识、思想与情感的审美活动。通过戏剧述评的形式,以期从不同视角理解和解读戏剧本体 ,关注戏剧深层的结构和内质,关注戏剧所表达的内在思想和主题,关注戏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品质,同时帮助公众更有效地认知、欣赏闽西汉剧。

本次新剧速评邀请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部分优秀成员从各自的文化立场、逻辑和视角进行多维度的观点阐发,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亦是一种交流、探讨与共融。

朱荔婷

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学专业博士生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以久久为功之力,讲好中国故事 

——观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

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以及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可谓是中国故事中的一个“超文本”,将明朝航海家王景弘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通过细腻的叙事对话、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深远的主题探索,生动讲述了王景弘在航海、军事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拓展海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巨大影响,也深刻揭示了人类共有的探索精神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本剧在龙岩人民大会堂、福州工人文化宫的成功上演,一方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更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创新实现了历史话语、戏剧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展现了国家级非遗闽西汉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久久为功之力,求精作善之势,达玉汝于成之果。

一、近鉴毫端,此时此地

从微观层面看,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以海洋文化为底色,高密度、超浓缩、流畅的台词和跌宕多变的叙事节奏进一步拓宽了戏剧张力及抒情表意功能。与此同时,当下“科艺”融合的创新语境,身处被AI包围的人工智能时代,让我们更为深刻思考戏剧艺术所处的坐标和价值点。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著名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即使是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即艺术品的“此时此地性”,可以解读为独一无二和原真性。“此时此地性”在戏剧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指向空间场域。戏剧不单指剧本内容的舞台展示或台上演员的肢体表演,而是指台上和台下、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近距离直接性面对,且互动交流的情境化实践。此外,戏剧的表演过程是连续且完整的,且每次表演都是全新的。另一方面,指向赓续传承。被誉为“南国牡丹“的闽西汉剧是客家人情有独钟的古老剧种,为我们传递出一种以艺传道、以艺接力、薪火相传的精神,在当下弥足珍贵。

二、中察内质,独创新观

从中观层面看,此剧既承传统,又辟新域。首先,在绵延赓续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汉剧作为民族艺术的精华和情感纽带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次,项目自启动以来,作为本剧出品和演出单位的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和主创团队诠释对历史文化、对闽西汉剧的初心使命,凭着情浓始终的热爱,反复推敲剧情承合,精心雕琢,用心考量舞台效果和整体基调,呈现出一种静心沉淀和品质追求。再次,在美学建构上,以王景弘作为引人入胜的文化内核,通过文化考究和层次丰富的新视觉表达让明朝时期的千古风貌得以在观众眼前“全景式”展开。最后,此剧对闽西汉剧的理念内涵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一定程度上改造转化,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

三、远观其脉,家国情怀

从宏观层面看,千古壮举下西洋之宏大叙事,通过闽西汉剧的底色构建中国式话语与叙事体系,形成个体情感和集体记忆交融,共同塑造了王景弘的英雄荣光与家国情怀。在传播的理念和视域下,闽西汉剧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其本体具有中国话语的本土化内涵的表征和国际传播力,同时具备自身的生长潜力。《王景弘》在文化的契合点、情感的共鸣点上输出“中国特色”与“国际性”有机统一的故事内容,使海洋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

当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被镌刻“海丝之路”的印记和赋予历史文化的厚度之时,在“出圈”“出海”中开创一条新路,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已然发生。

兰寿春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王景弘:怎一个犟字了得

——闽西汉剧《王景弘》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

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演出成功,广受好评,与剧中主角王景弘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是分不开的。

“犟”是王景弘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他的“犟”主要体现在他执意进京面见圣上,要求重启下西洋。编剧王文胜给他设置了五重考验:一是从南京来到京都,年逾花甲的他克服了千里迢迢的奔波劳累;二是他闯入紫禁城,面对巡逻士兵的驱赶毫不畏惧;三是遭到何公公劝阻讥讽,他仍执意要见皇上;四是何公公不予通报皇上,他就一直在养心殿前彻夜长跪不起;五是皇上见他之后,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回家安度晚年,他却执意请求重启西洋之行,气得宣德皇帝大怒,直说“你,你,你怎么这么犟,不听劝呢!”

这五重考验,深度刻画了王景弘勇保大明海疆的无私无畏心理,凸显了王景弘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演员李勇洪的出色表演,引起台上台下情感的高度共鸣,的确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戏!

善于言辞,也是王景弘形象的一大特点。要说服皇上重启下西洋计划,诚非易事。编剧也让主角的言辞委婉生动,巧妙地设置四个层次:一者,下西洋安抚四夷是先祖皇帝的国策,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必然遵循先祖的既定政策;二者,发展国内经济固然重要,安定海疆、睦邻友好同样重要;三者,沿海匪患严重,民不聊生,西洋各国多年不能通商,有损大明声誉;四者,我王景弘有航海经验,愿意再次为国效力。

如此,有理有据的陈辞,果然打动了宣德皇帝,同意了再启下西洋的计划。当然,这个结果也打动了观众的心,为王景弘的语言智慧、忧患意识和远见卓识而大为叹服。

当然,王景弘性格中也有能忍的一面。挚友郑和与老伙长的去世,让他悲痛不已;何公公前来探慰的奸猾,让他痛苦悲愤;朝廷內监与朝臣的非议,迫使皇上发布停止下西洋的诏令,他上书无果,甚至被发往南京任职了事,更令他沮丧与无奈。他只好忍下心来,专心著述,整理航海经验与见闻。这种“忍”是他作为“凡人”一面的正常心理状态。

王景弘有能忍的一面,也有不忍的一面。当老伙长之女海妹前来诉说海盗猖獗、诸番使前来恳求欲返故国时,他毅然决定赴京觐见皇帝,要求再启下西洋计划。他性格中的犟又战胜了忍。

犟与忍,是构成王景弘性格的两个方面,剧情在矛盾冲突中,丰富、完整地表现了他这两种性格所体现出来的言行与心理活动,刻画出一个生动而真实的航海家形象,这或许就是这部历史剧大为成功的秘诀所在。

王若伊

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致敬理想主义者的颂歌

——新编闽西汉剧《王景弘》观后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出品的新编历史剧《王景弘》顺利演出,是闽西文艺界的一件大事。

王景弘是明朝人,与郑和同时代,同为航海家,甚至也同样官列正使。郑和七下西洋他同行四次,郑和殁于海外(印度古里),也是他率船队扶柩返航……于个体而言,以上成就足以令人称道,但中国的历史浩瀚无穷,与郑和的身份经历如此相同,竟也很难在历史中得到同等的地位。幸好在王景弘的故乡龙岩,有一批艺术家们孜孜以求,将一个隐藏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在故纸堆中挖掘出来,编成历史汉剧,呈现在我们眼前。艺术始终是属于理想主义者的献祭,看完闽西汉剧《王景弘》,我对历史人物王景弘充满了敬意,同时更对参与此剧创作与排演的艺术工作者们肃然起敬。传承闽西优秀传统文化,从来并非一句空谈的口号,而是一群人、几代人自觉肩负的使命,是戏曲艺术传播者心中共同的理想。

闽西汉剧《王景弘》主题鲜明,聚焦于下西洋的意义:让东南沿海各国和平相处,互相通商;保护沿海以海为生的渔民不受海盗欺凌,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是航海的理想,也是大国的理想。剧作情节设计精巧,王景弘心怀弘扬中华文明的航海理想,被同僚误解成为满足一己私欲的行为,是剧作的核心冲突。另外,本剧服装妆造、道具舞美的设计都堪称一流,巧妙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LED效果,将舞台空间拓展成全新的世界,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历史场景。

历史剧的编排非常有难度。史家记史须直面书写,不讳隐,不矫饰,而戏剧为情节引人入胜,则不惜“添油加醋”,以曲折婉转为目的;史家记史须求真务实,不虚构,不拓展,而戏剧的核心是故事,戏剧性是故事的灵魂,它恰好发生在史家无法触及的隐秘区域。在文学界有句名言:“新闻终结的地方,小说就开始了。”而对历史剧而言:“史家停笔的地方,戏剧就出现了”。汉剧《王景弘》选取了独特的历史切面:回避了他与郑和同行的大部分阶段,选取与郑和最后一次同下西洋的节点为故事前情的着力铺陈,将故事重心放在王景弘为了“八下西洋”与权贵抗争的段落。与郑和同行的桥段,既展现中国航海家们心怀世界的理想,又巧妙地把郑和殁于海外后,王景弘终将独自承担航海使命的孤独无助从容展现,并以此构建起基本矛盾结构——国家利益需要(外交)、百姓安全需要(民生)这些下西洋的重大使命并不为人所知:皇帝以财政支出庞大为由取缔,同僚何公公为自我权欲百般阻挠。而王景弘最终还是在理想主义的驱使下勇闯金銮殿,立陈航海利弊,不惜舍身取义,促成了“八下西洋”的壮举。新编历史剧《王景弘》是对理想主义者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是对他们不朽信念的深情颂扬,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永存的矛盾关系发出的深刻扣问。

故事的结尾是“八下西洋”起航,那也是理想主义的起航。当下文化潮流日新月异,传统艺术的魅力亟待挖掘与传承。新编历史剧《王景弘》在政策引领和团队努力之下,从2022年剧目的策划、采风到今天成功进榕会演,正在将闽西汉剧这一国家级非遗文化精品推向一片更为广阔的艺术舞台。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每一颗心都好似一艘船,纵然征途漫漫风云变幻,只要怀揣坚定的理想,一定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陈荣阳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原遵义市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一部正能量、有想法的优秀新编历史剧

观闽西汉剧《王景弘》

老实说,17号晚上的这场闽西汉剧《王景弘》,是我第一次完整观看汉剧全本大戏。

作为一个出身文学的戏迷,我最爱的是昆曲越剧这类精致流丽、婉转细腻的南戏流派剧种,这类剧种往往曲调悠扬绵长,辞藻华丽典雅,唱腔温和柔婉,感觉这才是江南的文采风流。在这种审美习惯下,当转而面对汉剧这类皮黄声腔浓厚的戏曲之时,其粗犷豪放、质朴厚重的表演风格,以及富含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与音乐,确实让我在一开始感到有些难以入戏。

然而,随着演出的开始,我也逐渐感受到了汉剧之美。这种转变,就像是从江南的烟雨蒙蒙突然步入了塞北的大漠风沙,需要一番时间去适应和品味,方能领略到它独有的魅力与韵味。

可以看出,为了呈现这么一场精彩的演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要从相对有点单薄的史料中扒梳出王景弘的相关事迹,组织剧作家走访众多史料古迹,再编排成一出逻辑严密、跌宕起伏的剧作,需要一些巧思在内,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横贯其中。一出《王景弘》背后,体现了汉剧传习中心响应国家战略,弘扬海洋文化、构建“海丝”纽带的时代热情,更体现了其传承汉剧文化、寻求艺术突破的创新梦想。

整部剧大胆突破传统汉剧窠臼,在舞台布景、人物妆造与音乐编排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海战场景的演绎气势恢宏,勾心斗角的对手戏生动有趣,几场主角的精彩唱词则令人动容。我尤为欣赏的是,主角王景弘的身份虽是太监,编剧方却大胆抛弃了传统生角的假嗓,以介于官生与老生之间的真声来演唱,这样一种变化,使得剧中的主角王景弘与郑和都堂堂正正,充满了令人心折的阳刚之气。开头部分二人扮相俊美、唱作俱佳,加以兄弟情深、智勇双全,令人顿生双珠合璧、一时瑜亮之感。

可以说,这是一部正能量、有想法的优秀新编历史剧,值得好好细品,慢慢琢磨!

当然,作为一部书写大航海传奇人物的大作品,特别是王景弘恰恰是明代结束大航海探索开始闭关锁国的节点性人物,我觉得仅仅以继续郑和的下洋事业执念来推动其第八次下西洋,过于简单了些,如果能够以王景弘隐约感受到航海时代到来的历史宿命却又不知如何说服同时代的人,增加其源于内心的痛苦与纠结,最后再以驱逐沿海海盗、护送各国使臣回家两个动因来开启第八次下西洋,会有助于提升本剧的悲剧感与崇高感。

张强

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

福建省网络影视剧评审专家库成员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历史叙事与艺术想象

——浅说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的创作策略

对历史的艺术演绎向来都带有当代的色彩。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在看历史剧时,我们看的并不是历史,而是当下。由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排演的大型闽西汉剧《王景弘》亦是这样一部借古喻今、旧瓶装新酒的作品。

王景弘是偕同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人物。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学界尚有诸多争议,未能定论。史料的缺乏让历史研究陷入了迷雾,却也给了艺术创作足够的想象空间。《王景弘》一剧便在历史所提供的框架内,展开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赋予了王景弘、郑和及其一干人等以新的面貌。这新的面貌正呼应了当今时代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旋律,暗合了当代中国正逐渐从一个陆权国家走向海权国家的现实。在艺术创作的方法论上,该剧真正践行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

有明一代,海禁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这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极大地阻碍了中外之间的商贸和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以来我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在这种历史叙事的逻辑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就不言自明了。只有保持开放和拥抱海洋,中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正是排练《王景弘》这出大戏的当代意义之所在。该剧将叙事的重心放在了下西洋行动遭到了罢停的历史节点,让我们感受到欲推动历史巨轮之前进有多么的困难和伟大。

《王景弘》一剧的开场就直陈叙事核心,引出了朝堂之上臣子掣肘、明争暗斗的现状,为后来王景弘在朝堂上的辩难埋下了伏笔。该剧的戏剧性无疑是极强的,其戏剧性张力来源于鼠目寸光、心怀鬼胎的保守势力和一心为国、不求私报的下洋集体之间的角力。编导并未赋予保守势力一定的多面性和复杂感,而是将其处理成较为单一的、符号化的反面角色。这样的人物设定虽然丧失了更为广阔的历史纵深,却也让故事的发展更为紧凑,不至于让观众分散注意力,更有利于达到该剧以古喻今的创作目的。

我们能明显地在王景弘和郑和身上感受到那种超越其时代的进步意识,也即意识到海洋对于一国之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意识自然是编导赋予的,而不可能为当时的王景弘和郑和所拥有。《王景弘》与其说是一部历史剧,毋宁说是一部充满着当代意识的“时代剧”。

在创作的策略上,该剧放弃了探讨更为复杂的历史情境的可能,而是将其简化为鲜明的阵营对立、激烈的戏剧冲突、坚定的人物形象、华美的舞台设计和那些始终回荡在我们耳边的西皮二黄的曲调。

孙家耀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八下西洋安海疆,三改剧本塑英魂

——浅谈闽西汉剧《王景弘》的人物塑造

闽西汉剧《王景弘》是今年最让我惊艳的一场舞台演出,其灯光、音乐、演员间配合之精妙,服化道设计之华美再到剧情和台词本身的艺术性和叙事性完美结合,无不透露着其制作之精良、全体参与人员工作之用心。要完成这样高质量的一出戏,热爱和实力缺一不可,真是让人心生敬意!

这部作品以国家非遗项目“闽西汉剧”为载体,讲述了从龙岩漳平走出来的伟大航海家王景弘的传奇经历。毫无疑问,以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中之重。戏剧以下洋——罢停——再下洋为主要故事线延伸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故事片段,每个片段都给观众展示了“不同”的王景弘。如“生擒苏干喇”的情节里展现的是智勇双全的王景弘;在“景弘三拜”时观众看到的是重情重义的王景弘;在“郑和病逝”和“郑和入梦”片段让我们为二人的兄弟情深所意动;面对圣旨时,心怀壮志的王景弘面对残酷现实不得不妥协又让人扼腕叹息;面对皇帝和何公公的刁难,王景弘体现出坚韧不拔的一面。以剧情的推进,一步步深入“解剖”主人公的内核,最后在观众心中组合成一个鲜活的、复杂的王景弘人物形象,这就是这部戏人物塑造的巧妙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

除开剧情本身,戏曲演员的临场表演也是使人物如此生动的一大原因,戏如何演的活灵活现,无外乎两个方面:声和形。声是台词和唱腔,形则是动作神态等。台词设计极具个性化,极力贴合人物性格。而人物对话时也绝不是有什么说什么,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何王对手戏时的语言艺术也让人拍案叫绝。而唱腔更是奥妙无穷,在生旦净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王景弘(生)采用原喉发声,嗓音宽亮深厚,行腔苍劲挺拔,稳实刚健;海妹(旦)则子喉发声,嗓声细嫩而柔和,行腔娇柔婉转,都是各具特色而又符合人物设定。其动作上通过对比何公公和王景弘就可以窥得一二:何公公大摇大摆,不拘小节,尽显小人得志之态,而王景弘则步幅较小,有板有眼,不疾不徐,更显稳重。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的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多面性,更加立体。人本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成功的人物塑造一定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优缺点共存、正反面相呼应,内部具有自我矛盾却又相统一的角色才更具真实性。刚正如王景弘,也会为了下洋之事,给何公公送礼以求讨好,但这并不影响王景弘在我心中的形象,因为安定四海既是郑和的夙愿,也是王景弘奋斗终身的目标;为了争宠费尽心机手段的何公公面对礼物的诱惑竟也能拒之门外,并且也并未对王景弘赶尽杀绝,一方面是怕皇帝怪罪,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内心的一抹良心;而明宣德帝虽不识大局,目光不够深远,但也体恤老臣,只不过是身居高位,多方掣肘身不由己。

《王景弘》的创作能够从历史人物出发,发掘不同的角色的内核,能够将脱胎于史书的原创故事情节叙事和人物塑造巧妙结合,足见其制作人马的功底深厚。也许是篇幅有限,也许是为了着重刻画主要人物,戏剧的部分配角虽然登台时间不短,但存在感较低,给我一种对剧情推进或烘托主人公形象的作用不明显,可有可无的感觉,有损观感。当然以上也只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总体来说《王景弘》毫无疑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既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汉剧”进行了宣传发扬和传承,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闽西伟大航海家王景弘的丰功伟绩,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弘扬海丝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创团队介绍

出品人:刘佳柳

国家二级艺术管理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书记

龙岩市文联兼职副主席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龙岩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龙岩市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

创作出品《伯公灯》《红翎子草鞋》《万能的神镐》等新戏,其中《伯公灯》获“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七届戏剧汇演”剧目一等奖等九个奖项。组织复排《二度梅》《仇大姑娘》《十五贯》《祝枝山嫁女》《春草闯堂》《西厢记》《春娘曲》《三拜花堂》《兰继子》《白蛇传》《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石秀探庄》《柴房会》《花灯案》《薛平贵别窑》等几十出传统大戏、折子戏。先后带队参加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晋京参加福建省地方戏曲展演、“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昆山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武汉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活动、陕西安康全国汉剧优秀剧目会演等交流活动。组织承办两届“龙岩戏剧艺术节”,获领导及观众好评,组织编撰《闽西汉剧系列丛书》等工作。

编剧:王文胜

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福建省武夷剧社会长

曾获漳州市第二批优秀人才、漳州市文化名家等荣誉称号。从事戏剧创作30多年,其中整理芗剧《保婴记》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终评并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与人合作创作锦歌《凌波情》获第九届全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创作京剧《大唐才女》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节银奖。创作越剧《才女鱼玄机》、芗剧《黄道周》、越剧《海丝情缘》、京剧《红土》、芗剧《谷文昌》、芗剧《李林》和高甲戏《莫耶·延安颂》分别荣获福建省第24、25、26、27、28届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或剧目一等奖。京剧《红土》入选2018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全国脱贫攻坚优秀舞台艺术展演。芗剧《谷文昌》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剧目,同时入选文化部“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晋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潮剧现代戏《秘密交通战》获第十四届广东艺术节一等奖,并获“特别贡献者”荣誉称号。创作京剧新编历史剧《望儿台》荣获福建省第29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一等奖。

导演:吴兹明

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闽藉艺术名家

第五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导演奖获得者

导演作品:芗剧现代戏《戏魂》古装戏《保婴记》潮剧《还官记》获国家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大奖终评。《保婴记》还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首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滾动资助项目。入选国庆六十五周年优秀剧目(北京)展演及参加中国艺术节。芗剧现代戏《谷文昌》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剧目及2019年全国优秀剧目(北京)展演及入选中宣部,文旅部建党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西施与伍员》《王翠翘》《母子桥》《保婴记》《谷文昌》《林巧稚》《李林》《海边风》《江春霖》《桑浦山花》《若蕖》《秘密交通站》均获得福建,广东两省历届艺术节比赛的剧目一等奖,导演一等奖(优秀导演奖)。《秘密交通站》获得广东省“特殊贡献者”称号。《戏魂》《保婴记》入选福建省政府文艺百花一等奖。现代戏《红军入漳》获文化部第十一届群星优秀剧目奖。芗剧(说親)获第九届中国优秀小戏十佳特别推荐节目。所导演剧种有芗剧(歌仔戏),潮剧,越剧,采茶戏,汉剧,南词,粤剧,莆仙戏等剧种。

音乐设计:钟礼俊

国家一级演奏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广东汉剧作曲家、广东汉乐头弦演奏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

广东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梅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是广东汉乐、广东汉剧音乐领军人物。表作品有:《蝴蝶梦》《白门柳》《金莲》《黄遵宪》《尘埃落定》《诗娘》《李坚真》《王昭君》《天风海雨梅花渡》《章台青柳》等二十多部。其中三部广东汉剧《柳如是》《金莲》《蝴蝶梦》拍成戏曲电影。2020年《王昭君》(担任作曲)参加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唱腔设计奖、2023年《天风海雨梅花渡》参加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唱腔设计、配器一等奖等。策划组织《百人汉乐·汉曲》《民族风·客家情》《黄丽华一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会、《锦上添花》音乐会,主编《广东汉乐合奏谱》,负责指导编写了《广东汉乐、广东汉剧乡土教材》,把广东汉乐《博古》(工尺谱)推向比利时弗兰德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获VP4民谣组金奖。

唱腔设计:钟礼杰

国家二级演奏员

闽西汉剧作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曲音乐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戏曲音乐专委员会员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闽西汉剧古装戏《儒生外传》、闽西汉剧现代戏《桃花吟》、闽西汉剧古装戏《二度梅》、闽西汉剧现代戏《红翎子草鞋》、闽西汉剧现代戏《擂皮子七七和俏俏嫂》合作、闽西汉剧现代戏《伯公灯》及折子戏《救裴》《拾玉镯》《六月雪》《失子惊疯》《小放牛》《打渔杀家》《大保国》等作曲。

唱腔设计:廖赟

师从钟礼俊、钟礼杰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龙岩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现就职于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担任戏曲作曲兼琵琶演奏,毕业于厦门大学琵琶硕士。

舞美设计:林志斌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福建省舞美学会副会长

作品多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文华舞美设计奖”、“中国戏剧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华文地区优秀舞美设计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省内外艺术节“舞美设计一等奖”等。 

灯光指导:齐仕明

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涉猎广泛,多部作品获“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京剧艺术节奖,中国戏剧节“舞美灯光奖”,中国“秦腔艺术节舞美灯光奖”,中国“评剧艺术节舞美灯光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舞美灯光奖”“天下第一团舞美灯光奖”“中国艺术节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代表作有京剧《高高的炼塔》《大足》,吉剧《一夜皇妃》《关东雪》满族新城戏巜铁血女真》,评剧《祥子虎妞》巜赵锦棠》,秦腔《锁麟囊》《焚香记》,豫剧《清河湾》《琵琶记》;芗剧《生命》《乌山魂》莆仙戏《海神妈祖》《踏伞行》闽剧《双蝶扇》《贬官记》。

灯光设计:黄滨华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舞美队队长(舞台技师)

福建省舞美学会理事

代表作品:闽西汉剧现代戏《擂皮子七七与俏俏嫂》、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史碑鉴》、闽西汉剧现代戏《红翎子草鞋》、闽西汉剧现代戏《伯公灯》、闽西汉剧《状元媒》、闽西汉剧《二度梅》、山歌戏《红嫲》、建党百年大型情景剧《红旗永不倒》等。

服装造型设计:曾育妮

国家一级舞美(服装设计)

创作涉及潮剧、芗剧、歌仔戏、高甲戏、莆仙戏、汉剧、粤剧、花鼓戏、南词戏等多个剧种。作品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田汉戏剧奖剧目奖、多次获省级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个人两度荣获广东省艺术节优秀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单项奖。汉剧《王景弘》为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服饰研究”(批准号:21ZD14)阶段性成果。主要作品:芗剧《保婴记》《谷文昌》《烽火侨魂》,潮剧《绣虎》《李商隐》《秘密交通站》,歌仔戏《海边风》,高甲戏《李光地》,莆仙戏《御史江春霖》,花鼓戏《战地黄花》等。

造型设计:姚钥(姚虹林)

国家一级化妆造型设计师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影视化妆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影视及诸多戏剧剧种舞台剧,拍摄千余部、集电影电视作品和创作了百余部舞台剧。历任央视春晚、戏曲春晚及各大综艺晚会化妆、造型总监。在创作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为戏曲造型与影视造型相结合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作品分别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和“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其作品曾多次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中国戏剧节奖”,“五个一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奖”,“中国京剧节奖”,等国家级奖项,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田汉戏剧奖”。在创作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为戏曲造型与影视造型相结合做出了突出贡献。

化妆设计:吴垠烨

国家三级舞台技师

担任化妆设计的代表作品有:《伯公灯》《状元媒》《二度媒》《十五贯》《春娘曲》,主要化妆作品有:《史碑鉴》《春草闯堂》《仇大姑娘》《祝枝山嫁女》《红翎子草鞋》《三拜花堂》,在龙岩市各大重要文艺晚会中担任化妆设计及化妆指导。 


主演介绍

李勇洪饰演王景弘

国家一级演员

主工老生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

2007年赴上海戏剧学院高级编剧研修班学习,2012年获得国家一级演员任职资格。2019年赴中国戏曲学院参加“文化和旅游部2019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戏曲导演班学习。

先后在闽西汉剧《祝枝山嫁女》、《春草闯堂》、《百里奚认妻》、《仇氏女》、《血色杜鹃》、《桃花吟》、《擂皮子七七与俏俏嫂》、《史碑鉴》、《儒生外传》中担任主演并多次在省内获奖。  

涂玉寿饰演郑和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优秀青年演员

国家三级演员

工老生

曾获第四届福建艺术节·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表演奖;福建省第七届“武夷奖”青年演员银奖;福建省第26届戏剧汇演三等奖;第十三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专业组表演奖三等奖;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表演奖三等奖;第十一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获银奖。  

赖建城饰演何公公

工文丑

1984年进入汉剧团,担主演及主配的剧目《仇氏女》《春草闯堂》《花灯案》《祝枝山嫁女》《三拜花堂》《丑女外传》《康王告状》等三十多个剧目。

钟松彬饰演王祯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优秀青年演员

工小生

2014年7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202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同年在龙岩汉剧传习中心工作至今,师承西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蔡培昌。

胡婷饰演海妹

国家二级演员

工闽西汉剧青衣

师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邓玉璇、伍银莲老师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曾在闽西汉剧《擂皮子七七与俏俏嫂》、《红翎子草鞋》、《伯公灯》、《春娘曲》、《百里奚认妻》、《薛平贵别窑》、《柴房会》、《贵妃醉酒》、《昭君和番》等多个剧目中担任主角,多次在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魏进鹏饰演宣德帝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优秀青年演员

工小生

曾获第十二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优秀新苗奖,擅演剧目有《薛平贵别窑》、《花灯案》、《二度梅》等。

丘启涛饰演老火长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优秀青年演员

国家三级演员

工文丑

常演剧目有《花灯案》《十五贯》《春草闯堂》等,曾获第十二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比赛专业组表演铜奖。

张敏饰演苏干剌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优秀青年演员

工文丑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在第七届福建省艺术节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伯公灯》中荣获表演二等奖。2020年在第十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双下山》剧目获得铜奖。

刘建明饰演海生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优秀青年演员

工文丑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在第七届福建省艺术节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伯公灯》中荣获表演二等奖。2020年在第十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双下山》剧目获得铜奖。

饶荣华饰演哈利兹罕

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

习老生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武平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在大型闽西汉剧《定光佛缘》、《百姓镇轶事》、《追梦青山》等剧目中担任主演。在第十二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比赛获专业组表演铜奖;第26届福建省戏剧汇演剧目《百姓镇轶事》获个人银奖;第十四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比赛获专业表演组铜奖。

钟鑫德饰演朝臣

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

工小生兼老生

2011年7月毕业于龙岩市艺校,同年在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工作至今。2015年,参加福建省第12届“水仙花”戏剧比赛,获得专业组银奖。


院 团 简 介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成立于1952年,是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的全额核拨事业单位。主要职能为保护、传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汉剧”,努力打造文艺精品,培养艺术创作及表演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公益性汉剧剧目展演,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演出任务和其它公益性任务。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足迹遍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武汉、昆明、昆山等地,曾多次赴新、马、泰、印尼、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近年来,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复排上演了《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祝枝山嫁女》《春草闯堂》《兰继子》《状元媒》《春娘曲》《白蛇传》《贵妃醉酒》《昭君和番》等十几个优秀传统剧目,并创作上演了《俏俏嫂》《擂皮子七七》《血色杜鹃》《史碑鉴》《红翎子草鞋》《伯公灯》等多个现代戏剧目。


艺 术 节 日 程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