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评介 > 正文
陈为新作 寿山山秀园石《四季清赏》四件套摆件
2024-12-12 17:21:52 来源:为新印钮艺术馆 责任编辑:冯韵 作者:

《四季清赏图》清供摆件

陈为新作 寿山山秀园石

尺寸:四件不一

创作时期:2023年

清赏一词,指幽雅的景致或清雅的玩物,苏轼 《初入庐山》诗之二:“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本作以四件寿山山秀园石,雕刻四季不同时间段内的清赏场景,以传达传统文人化生活中的风雅闲情、生活一隅。

其中春景刻山石之畔怒放牡丹,有玄龟踱步于花下,伸头衔花,一派怡然自得之感。

玄龟的形象典出《庄子》,意为悠游而不入仕途,故能自在随性。牡丹为富贵之花,龟亦指长寿,故此刻“天保九如”。

“天保九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的吉祥祝语,源自《诗经·小雅·天保》篇。原文是: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每个“如”字后面都跟有一个吉祥的比喻,用来祝愿对方福寿绵长、国泰民安:

如山如阜(意为“像山一样稳固,像土丘一样隆起”,比喻根基稳固,事业兴盛)、如冈如陵(意为“像山脊一样连绵,像丘陵一样高耸”,比喻地位尊贵,势力强大)、如川之方至(意为“像河水一样不断涌来”,比喻财富不断增加)、以莫不增(意为“没有什么不增加的”,比喻财富和福泽不断增长)、如月之恒(意为“像月亮一样恒久不变”,比喻健康长寿)、如日之升(意为“像太阳一样冉冉升起”,比喻事业蒸蒸日上)、如南山之寿(意为“像南山一样长寿”,比喻寿命长久)、不骞不崩(意为“不亏损不崩塌”,比喻稳固不衰)、如松柏之茂(意为“像松柏一样茂盛,比喻子孙兴旺,家族繁盛)。

在本作中的组合,则暗示观赏者的“自在心”,恰是“富贵长春,多福多寿”之始。

夏景刻书卷、荷花、翠鸟、茶壶,其意为临塘执卷、饮茶读书。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莲花后,莲花从此成为文人寄予自身高洁品格的“君子之花”。

本作的构图以翠鸟栖息的荷花为前景,其后刻书卷,翠鸟双眼望向书卷,引导观赏者细看扉页上的《爱莲说》,其意仍表现寻求自在,不眷恋名利的淡泊心态。

秋景所塑造的是湖蟹、酒壶以及菊花,所传递的是“赏菊品蟹”的惬意风光。本作材质为寿山山秀园石,所作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流行的《菊蟹图》题材,取法于传统文人画中的经典造型。

作品随形赋势,构图饱满严谨,取色巧妙,以挺健爽利之行刀方式,雕刻膏蟹,山石,秀菊,酒壶,彼此互相辉映。

此作的色彩层次递进,浑然天成,实为匠心经营之作。

作品由于刀的刚柔有致,疾徐不一,且对所塑造的对象的质面感很强的写实性,使得其在厚度既定的寿山石料上,创造了一种远较原石厚度更为深、远的空间效果。

石前肥蟹似动如生,秀菊含情弄姿,枝叶俯仰自在,充满生机,是陈氏近年来气质上倾向清新可爱的一件作品。

冬景取法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清供图”图式,以烟气袅袅的博山炉、含苞待放的折枝梅花、肥润饱满的佛手以及印章等文房清玩,组成文人画中最为常见的书房小景。

在这件作品之中,暗含四种与香气有关的场景信息,一为炉中之香,一为枝头梅花暗香,一为清供佛手之香,一为印章所代表的笔墨、书画香,其名乃称“衔香”。

这一形象,旨在通过案几一角、雅集一隅的物象来突出一种文人“供养精神”的内在空间。

春如玄龟嬉游、夏如先贤执卷、秋访菊蟹古意,冬玩清香之妙,四景共同完成了“四季清赏”的最后逻辑闭环,即作者对远离红尘,自得其乐的心境表达。作品构思开始于2023年,于2024年初完成全部创作环节,并在当年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展出,广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