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快讯 > 正文
山茶花奖 丨 林灵月:以瓷绘梦 雀羽生辉
2025-01-15 16:52:52 来源: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责任编辑:冯韵 作者:

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金奖)

陶瓷《雀羽生辉》

林灵月 作

在福建的德化,勤劳聪慧的制瓷女艺人们以她们细腻的心思、灵巧的双手,赋予洁白如玉的瓷器以生命,也撑起了德化白瓷的半边天。近日,来自德化的林灵月凭借作品《雀羽生辉》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这一奖项不仅是她个人在“德化白瓷”领域艺术创新的一项成果,也是德化众多陶瓷女艺术家们共同的荣耀。

现任德化县韵瓷轩陶瓷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的林灵月,是业内公认的巧手,近年来更是在各类国家级赛事中频频斩获各类金、银奖,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其作品也被各大博物馆收藏。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林灵月对陶瓷技艺的真挚情感与不懈追求。在陶瓷艺术的殿堂里,林灵月以瓷为纸,以刀为笔,用它她的女性的敏感和坚韧,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雀羽生辉》是林灵月近年来用心打造的一件艺术精品。作品的主体造型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孔雀舞者,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杨丽萍的孔雀舞,以其自然优美的姿态,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力量,而她的国际舞者形象,更是女性自立自强的象征。因此,《雀羽生辉》不仅仅是一个孔雀舞的艺术再现,它更是一个符号,一个纪念碑,象征着这个时代女性独立自主、追求美与自我的精神风貌。

作品中的孔雀舞者,双臂张开,似乎正在向观众致意,背后是一扇完全打开的孔雀屏,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舞者成为花朵中的花蕊。她身后孔雀翎上又有无数个“眼点”,好像是观者欣赏的目光,和舞者张开的张开的双臂形成一种情绪上的呼应。

孔雀在古代人们心中,是吉祥如意的征兆,孔雀开屏意味着满满的幸福和圆满。这件作品将现代的“孔雀舞”与传统的“孔雀开屏”的吉祥寓意融合到一起,展现了林灵月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对艺术、对生活的赞美。

这件《雀羽生辉》在制作上也有极高的难度。舞者背后的这个孔雀屏由无数孔雀翎组成,而每一根孔雀翎都有细如发丝的羽毛纤维组成,作者用写实的手法、手工“捏塑”的方式来展现羽毛的精致细节与蓬松质感,无疑是需要非常高超的工艺技巧作为支撑,完整这样的作品必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在制作泥胚时,每一根羽毛的线条都需要精准地把握,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而在烧制过程中,这些脆弱的羽毛更是极易断裂。每一个环节上至要稍有瑕疵,就会在下一个工序中让整个作品前功尽弃。同时,舞者身上薄如轻纱的服装也是另一难点,薄胎技艺对瓷器的厚度与稳定性要求极高,她竟用陶瓷这种坚硬的材料,创作出了丝绸纱巾般的柔软质感。

林灵月顶着压力,通过着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终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使得作品中的每一根羽毛都保持其完美的形态,使得人物服装部分更加轻盈飘逸,完美展现了女舞者的曼妙身姿。这样的工艺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德化白瓷圆润、饱满、团块的造型风格,更将白瓷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工艺极限。林灵月以技艺为依托,以现代艺术的写实手法为方向,来推动德化白瓷传统工艺的艺术转型与工艺创新,让世人见识到了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

“做陶瓷艺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是有悲有喜。作品在制作与烧制的过程中是不断的在尝试,虽然每一件作品做出来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是做的过程都是很快乐的,因为有了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林灵月说,“像《雀羽生辉》我就做了十多件,但最终只得到这一件成品。”一件艺术精品的创作背后,都包含了无数次失败,光鲜亮丽的作品背后是匠人们日如一日对技艺的打磨与雕琢,这其中的不易与坚持,正是艺术作品的可贵与艺术家的可敬之处。

当然,《雀羽生辉》亦是林灵月在瓷艺道路的缩影,她的艺术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但她凭借着十年如一日坚持与初心,走出了自己的风采。学校毕业后,林灵月就拜陈明良大师为师,通过八年的学习,掌握德化白瓷传统造型与修坯技艺。出师之后,它又到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跟随教授赖双安老师学习。这四年的学习,让她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陶瓷艺术的精髓,也让她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创作中,林灵月始终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深入研究德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文化,积极借鉴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种跨界的尝试和探索,使得她的作品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在获山茶花奖金奖前,林灵月早已经获得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巾帼标兵”“泉州市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等等荣誉。

除了个人成就之外,林灵月还致力于陶瓷艺术的推广和传承工作。她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与广大艺术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她还担任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特聘教师,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于陶瓷艺术事业中,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的《雀羽生辉》,是林灵月自己与优雅高贵的孔雀舞者形象的完美融合,也为德化白瓷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尤其是女性艺术家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作者其他作品欣赏

“首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双年展暨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专家初评、终评、线上投票等多轮评选,公示无异议后报请省文联研究审定,最终评选出 10 件/组获奖作品(金奖)与 10 件/组入围作品(银奖)。这些佳作彰显了福建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为让更多艺术爱好者领略其风采,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10件获评"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组织专题宣传推介,本期推出“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专题——林灵月篇。

作者介绍

林灵月,女,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陶瓷产品设计师赛项裁判员,现任德化县韵瓷轩陶瓷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多件作品被各级博物馆收藏,数十件作品荣获国家级赛项金、银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巾帼标兵、轻工“八闽工匠”、泉州市三八红旗手、泉州市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泉州工匠、中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德化县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王晓戈,美术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兼任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