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金奖)
竹胎漆器《传承·家》
李海生 作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的评选活动中,永春县竹胎漆器大师李海生的作品《传承·家》成功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这不仅是对李海生高超的设计构思与制作工艺水平的肯定,从这件作品上,我们也看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当代生活美学相融合的一条创新实践之路。
永春漆篮是闽南地区传统生活中常用的高档礼盒。它是节日庆典中的必备之物,是喜庆的象征,也是闽南人表达祝福和祈愿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婚嫁喜庆、迎神祭祖还是寿诞庆贺,在各类重要的仪式活动中,工艺细致、装饰华美的漆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制作技艺的角度看,永春漆篮又是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的一项融合了竹编与大漆髹饰技艺的一项特色传统技艺,制作永春漆篮,不但要精通精细竹编工艺,而且还要掌握繁复的大漆髹饰技艺,这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漆篮制作的技术难度,但也凸显了永春漆篮作为传统高档工艺品在闽南民间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李海生与他的漆篮作品
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李海生是闽南地区的漆篮名家,求学时期,他向中国漆艺泰斗郑力为先生和著名中国画家邱祥锐学习漆艺和中国画创作,同时也跟随吴景希、吴嘉诠两位教授学习漆画创作,跟随李维祀教授学习雕塑艺术。多年的学艺经历奠定了他多方面的深厚艺术基础,也使他明确了自己的创作重心——永春竹胎漆艺。自2015年工作室成立至今,九年来,他一直从事漆篮的传承创新工作,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多个荣誉称号和多项大奖。李海生不满足仅按传统式样生产各类高档漆篮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努力将现代设计的设计思路与造型手法引入到传统漆篮的创作中,以设计创新来推动技艺的传承。此次获奖的漆篮作品《传承·家》,从构思到成型,都凝聚了李海生对闽南家乡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以及现代美学观念的独到见解。
《传承·家》的灵感源于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符号,如燕尾脊围屋、木结构等元素,这些元素是闽南建筑风格的精髓,更是当地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作品以竹胎漆器形式使传统建筑之美在现代艺术品中得以重生。对17岁就离家外出学艺的李海生来说,这件作品也是他记忆中闽南老家的造型,承载着李海生对家乡的回忆与眷恋。由于曾经的“一层一户”,于是他特意将作品设计为9层,寓意着大家庭的长长久久,这不仅是对家族团聚的期盼,更是对家乡永恒不变的情感寄托。四周的夯土墙设计,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纯真而又质朴的年代,每一次凝视都能勾起心底最深处的乡愁。作品中心的水滴,不仅强调了游子的思乡之心,更在技术上实现了与观赏者的互动。当人们对着这些水滴讲话时,它们会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李海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一细节处理,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而整个作品所呈现出的纪念碑形式,更是李海生对家乡与祖先的深深敬畏之情的体现。它如同闽南祖宗的牌位一般,让人们在特殊的日子里祭祖、怀念先人。
漆篮的制作程序较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和工艺难点。如在竹编过程中,需要将竹子破成细如琴弦的竹丝,并经过编织形成紧密且轻巧的篮胚。这一步骤不仅要求手工艺人具备精湛的技艺,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每一根竹丝都承载着李海生对漆篮艺术的敬畏与追求,从选材、破竹到编织,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极致。他结合永春独有的桐油灰、明漆工艺,以及推光漆工艺、雕漆工艺、蛋壳镶嵌工艺等多种传统技艺,在作品上点缀出细腻而富有变化的图案,增添几分高雅之气,使得作品在色彩、光泽和质感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兼具实用功能和美学特征。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李海生精选优质竹篾作为胎体,将大漆的温润光泽与竹篾的质朴质感巧妙融合,利用丰富的竹编工艺制作出作品独有的造型。竹篾的柔韧性和可塑性,使得作品在结构上既稳固又富有变化,充分展示了竹胎漆器在造型艺术上的独特优势。将燕尾脊围屋的传统精髓融入设计中,保留了其古朴典雅的传统韵味,这一创新设计使得漆篮成为独特的居家艺术摆件,无论是摆放在客厅还是书房,都能为家居空间增添一份雅致与温馨。内部设计合理的空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收纳需求,还使作品在实用性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种既传统又当代的设计理念,正是李海生所主张的“用传统的技艺来做当代的事情”的完美诠释。凭借着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传承·家》在此前的“第十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就已荣获金奖。
李海生作为一位多种知识、技能兼备的复合型现代艺人,他的作品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新时代风貌。本次他的作品能够荣获福建省山茶花奖金奖,是对他个人艺术才华的肯定,这件作品也为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指明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方向。
“首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双年展暨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专家初评、终评、线上投票等多轮评选,公示无异议后报请省文联研究审定,最终评选出 10 件/组获奖作品(金奖)与 10 件/组入围作品(银奖)。这些佳作彰显了福建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为让更多艺术爱好者领略其风采,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10件获评"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组织专题宣传推介,本期推出“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专题——李海生篇。
作者其他作品欣赏
作者介绍
李海生,男,1969年出生,福建永春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漆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1987一1991年就学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师从于郑力为教授、邱祥锐教授、吴景希教授、吴嘉诠教授、李维祀教授等老师。此后长期致力于漆艺漆画研究、创作,尤其是永春竹胎漆艺。2015年应仙夹镇邀请到山后村创立个人漆艺工作室,在这九年来,不间断地与漆篮制作(竹编、髹漆)师傅们交流学习,博取众长,从事竹胎漆艺的研究及传承与创新工作。工作室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多个荣誉称号,本人十余件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十余项大奖,漆器作品被县、市、省多个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并先后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多个荣誉称号。创作以外,在专业刊物《天工》发表的论文《永春漆艺竹编漆盒之美》,申请并通过10件外观设计专利、30件外观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