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金奖)
民间服饰扎彩《多子多福中国艺术云肩》
李玉兰 作
在近期举办的“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选中,厦门市民间艺术家李玉兰凭借其创作的“多子多福中国艺术云肩”系列作品脱颖而出,获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为福建工艺美术界再添一抹亮色。
云肩,是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云肩最初起源于秦代的披帛和帔子,用以保护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精美的装饰物。其名称由来与其装饰图案有关,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犹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为“云肩”。隋朝时期已有披饰的基本形式,而唐代结合如意纹造型的云肩逐渐流行起来。宋代女子肩上披饰变化,出现霞帔和直帔两种类似云肩的形式。元代云肩较为流行,有固定形制,制作趋于规范,男女皆可穿用。明清时期,云肩发展达到鼎盛,常被女子披在便装衣领上,成为贵族女性地位的象征,清代后期逐渐普及成为大众必备品。然而,民国之后,云肩逐渐退出日常服饰,变为传统戏曲专属的行头。
《多子多福中国艺术云肩》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美好寓意的艺术佳作,展示了李玉兰在民间服饰扎彩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独特创意。李玉兰女士以这古代求子传说为灵感,历经近十年的精心设计与艰苦创作,终于完成了这套包含十个样式的云肩作品。每一款云肩都蕴含着中国人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多子多孙、马到成功的深切期望,以及对人生多福多寿和富贵长久的美好憧憬。在材质和工艺方面,李玉兰选用真丝面料、交织丝绵提花面料和蚕丝线等高档材料,使得云肩既具有华贵的质感,又不失温婉与柔美,盘金绣、打籽绣、古法镶滚等传统技法的融入,打造出如意式、莲花式、柳叶式等多种形制的云肩。而图案中的云龙、麒麟、江崖海水等元素,则寓意着子孙满堂、望子成龙、福寿安康的美好愿景,传递出中华民族对于家庭和睦、子孙繁荣的美好向往。
为了制作这件作品,李玉兰在整理资料、制版、绣制等过程中,花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作品中采用的打籽绣和盘金绣等复杂的刺绣手法,需要一点一点地覆盖整个面积,由于采用的是整绣零裁,要绣将近100片的补子,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裁剪,作品中的莲花式、柳叶式、如意式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云肩形制,在民间制作难度又极大,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在制作过程中,李玉兰不仅需要克服刺绣手法的难度,还要确保这些复杂形制的准确呈现。李玉兰回忆道:“绣制只是制作整个云肩万里长征中的一步。我们还需要进行制作工艺,包括缝合等步骤。在缝合过程中,云肩内部需要制作基底,每一片基底完成后都需要进行阴干处理,以防止收缩变形。我们必须等待所有部分都稳定不变形后,才会将它们整体组合起来。因此,在每一道工序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证。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工序流程有充分的时间沉淀和验证,确保中间不会发生变形,才能完整地将其拼合在一起。所以,整个制作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我陆陆续续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个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我面临的主要难度是工作量巨大。这个作品采用了打籽绣和盘金绣等复杂的刺绣手法,需要一点一点地覆盖整个面积。可以想象一下,就像把一张蓝图展开,然后一点一点地去实现它,这真的需要花费极大的心力。这个过程对我来说,真的是对耐心的一种极致考验。”
李玉兰与云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从小跟随奶奶学习云肩制作技艺的她,深受奶奶女红技艺的熏陶。奶奶在当地女红界的名声,以及云肩在重要节日中的佩戴习俗,都深深地在李玉兰心中种下了对云肩的热爱。这份热爱,驱使着她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云肩的技艺与文化。出于于对服装设计的热爱与追求,大学毕业后,李玉兰怀揣着对服装行业的满腔热忱,与先生在厦门开始了创业之旅。从最初的国外一线大牌生产设计,到后来的休闲男装品牌,李玉兰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然而,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于是,在2007年,她毅然创办了自己的中式服装品牌——道和慧明,致力于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她将云肩作为品牌的主线,不断地复刻和创新云肩作品,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式服装品牌。为了让这个老手艺能传承下去,近几年来,李玉兰参加了不少大赛,为云肩文化的传承做了大量的努力。如2021年荣获“池上锦”杯中国汉服设计大赛金奖、2022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定制旗袍艺术大赏最佳风格大赏奖、2024年荣获“百鹤杯”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鼎奖,以及此次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
如今的传统刺绣工艺,或许逐渐远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精美绚丽的云肩也是难得一见的了。然而,也是因为这种历史发展形成的“距离感”,让我们可以以全新的眼光来观赏云肩以及由云肩所承载的曾经极为繁荣的闽南传统刺绣工艺,我们能够以当代人的视角,从工艺与形制的美感中,去感受中国刺绣艺术以及传统生活方式中包含的细腻温情与美好祝愿。但于李玉兰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云肩文化的传承,来展示中国美好的故事、文化传承以及云肩所代表的精湛技艺。这件《多子多福中国艺术云肩》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所有热爱并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者的鼓舞与启示。
“首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双年展暨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专家初评、终评、线上投票等多轮评选,公示无异议后报请省文联研究审定,最终评选出 10 件/组获奖作品(金奖)与 10 件/组入围作品(银奖)。这些佳作彰显了福建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为让更多艺术爱好者领略其风采,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10件获评"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组织专题宣传推介,本期推出“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专题——李玉兰篇。
作者其他作品欣赏
作者介绍
李玉兰,服装设计师,云肩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云肩代表作品《多子多福中国艺术云肩》《鹿鹭莲科云肩》,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传播者,曾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2007年创办道和慧明国风服装品牌,2021年荣获“池上锦”杯中国汉服设计大赛金奖,2022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定制旗袍艺术大赏最佳风格大赏奖,2024年荣获“百鹤杯”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鼎奖,2024年云肩作品入围第十七届中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2024年云肩作品获第三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
撰稿人
朱欣雨,设计学硕士在读,青年艺术评论家,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