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艺术频道4月21日报道(傅心婕 周智军 冯韵 通讯员 林艺山 李云雀 李钰铮)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福州大学举办"美哉非遗,育见未来"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全民阅读推广有机融合。此次活动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非遗进校园精神和福建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创新探索。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陆开锦、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吉和十位非遗传承人等与福州大学师生、在榕高校外籍师生1000余人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傅心婕摄
与会嘉宾、非遗大师与师生代表共赴文化盛宴 福州大学供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书法家陈吉向福州大学捐赠了“福”“福大大福”和福大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三幅代表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的作品。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代表福州大学接受陈吉老师捐赠 傅心婕摄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美金、黄文勇、郭丽分别向福州大学捐赠了建盏和软木画作品。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向三位传承人颁发捐赠证书。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向黄美金颁发捐赠证书 福州大学供图
阅读是传承非遗的桥梁,非遗是阅读内容的源泉。为了促进非遗传承与阅读推广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育人,本次活动颁发了福州大学校园阅读推广大使、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校园推广大使、福州大学校园阅读推广优秀社团等三个奖项。
获奖嘉宾、社团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傅心婕摄
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林林指出:"福州大学图书馆致力于打造一套‘文化润心、科学启智、思想筑魂、知识固本’的大阅读育人生态。“本次活动推出闽人闽书系列书单,包含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科学家精神三个系列书单,共90本。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服务模式:阅读非遗大师的人生智慧、阅读非遗技艺的文化密码、阅读非遗典籍的深厚底蕴,以此实现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的同频共振。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陆开锦、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共同揭幕本次推荐书目 傅心婕摄
大学生创意集市现场,十位非遗传承人携书法、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浦城剪纸、泉州南派布袋戏、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髤饰技艺、软木画和纸上漂漆等八闽瑰宝进行技艺展演。13个校内社团也积极参与大学生阅读创意市集,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大学生创意集市现场 傅心婕摄
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教学、故事化讲述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和"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吸引了在榕多所高校的外籍师生积极参与,这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看到这么集中的非遗展示,感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其中还有不少外籍学生踊跃向非遗大师学艺,一位参与活动的外籍学生表示:"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匠心精神,是超越国界的人类共同语言。"非遗大师与国际学子的深度交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动窗口。
陈吉老师与外籍师生分享书法精妙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王德星展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周冬梅展示浦城剪纸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蔡美娜展示泉州南派布袋戏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王长坤展示寿山石雕雕刻工艺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朱冰展示福州脱胎漆器髤饰技艺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郭丽展示软木画 福州大学供图
非遗大师沈清华展示纸上漂漆 福州大学供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吉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福州大学在纪念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非遗进校园”体验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学生通过接触非遗,可以拓宽文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与独特价值,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过时”认知,认识到非遗中蕴含的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接,这种认知可转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责任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根基。大学生通过接触非遗,还可以培养非遗传承中“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从而树立踏实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做客福州大学嘉锡讲坛,与广大师生面对面畅谈读书与做人,用书本的厚度,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垫高自己的人生。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强调:"将非遗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通过‘三种精神'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守正创新中锤炼品格修养。"
据悉,本次活动通过构建"文化体验-经典阅读-价值塑造"的育人闭环,探索出一条高校文化育人的新路径,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